| [ 索引號 ] | 11500381753064447F/2020-00005 | [ 發文字號 ] | |
| [ 主題分類 ] | 統計 | [ 體裁分類 ] | 其他 |
| [ 發布機構 ] | 江津區統計局 | [ 有效性 ] | 有效 |
| [ 成文日期 ] | 2020-12-25 | [ 發布日期 ] | 2020-12-25 |
發布日期: 2020-12-25 17:22:17
2019年重慶市江津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
統 計 公 報
重慶市江津區統計局? 國家統計局江津調查隊
(2020年3月9日)
?
2019年,面對國內外復雜的經濟形勢,全區人民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提出的“兩點”定位、“兩地”“兩高”目標、發揮“三個作用”和營造良好政治生態的重要指示要求,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聚焦高質量、供給側、智能化,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工作,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質量效益穩步提升,人民生活持續改善,保持了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
一、綜合
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36.7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8.6%。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02.6億元,增長3.5%;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594.5億元,增長10.4%(其中工業實現增加值449.7億元,增長8.9%);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339.6億元,增長7.0%。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分別為4.1%、69.8%、26.1%,其中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為47.2%。三次產業比重為9.9:57.3:32.8。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74452元(10792美元),比上年增長7.7%。
圖1:2015-2019年地區生產總值及其增長速度
單位:億元、%

年末全區常住人口139.80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1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97.52萬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69.76%,比上年末提高1.33個百分點。
年末全區戶籍人口148.9萬人。其中,城鎮人口72.3萬人,鄉村人口76.6萬人。全年出生人口1.2萬人,出生率為8.2‰;死亡人口1.3萬人,死亡率為8.8‰。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6‰。出生嬰兒男女性別比為104.9:100。百歲老人179人。
全區戶籍人口中育齡婦女32.6萬人,已婚21.7萬人。其中,年內初婚女性7712人;無孩婦女2.7萬人,一孩婦女11.4萬人,二孩婦女6.8萬人,三孩及以上婦女8802人。常住人口合法生育率98.35%。
表1:2019年年末戶籍人口數及其構成
|
指標 |
年末數(人) |
比重(%) |
|
全區總人口 |
1488786 |
100.0 |
|
按性別分 |
||
|
男性 |
761142 |
51.1 |
|
女性 |
727644 |
48.9 |
|
按年齡段分 |
||
|
0-17歲 |
246272 |
16.5 |
|
18-34歲 |
294885 |
19.8 |
|
35-59歲 |
582712 |
39.1 |
|
60歲及以上 |
364917 |
24.5 |
??? 全年城鎮新增就業人員2.9萬人,比上年增長0.6%。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4%,比上年末下降0.44個百分點。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2.7%,其中食品煙酒類價格上漲6.8%。
表2:2019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漲跌幅度
|
指標 |
比上年漲跌(%) |
|
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 |
2.7 |
|
食品煙酒 |
6.8 |
|
衣著 |
0.2 |
|
居住 |
2.0 |
|
生活用品及服務 |
0.6 |
|
交通和通信 |
-1.4 |
|
教育文化和娛樂 |
1.9 |
|
醫療保健 |
0.7 |
|
其他用品和服務 |
2.8 |
截至2019年,全區共有各類市場主體11.3萬戶。其中,內資企業2.6萬戶,外資企業103戶,個體工商戶8.6萬戶,農民專業合作社966戶。
全區共有出列貧困村15個,建卡貧困戶9033戶29324人,其中未脫貧戶35戶81人,全年共完成減貧任務791戶1998人,貧困發生率降至0.01%,比上年下降0.19個百分點。全年共投入財政扶貧資金3.4億元,其中專項扶貧資金5264萬元。貧困村村民小組通達率100%,通暢率93%。全年落實扶貧小額信貸風險補償金1186萬元。貧困戶區內住院醫療費用自付比例9.8%,慢病和重特大疾病門診醫療費用自付比例13.1%。貧困人口家庭年人均純收入提升至1.1萬元。
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03.8億元,比上年增長3.5%。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45.4億元,增長11.0%。
全年糧食種植面積144.0萬畝,比上年增加0.01萬畝。油料種植面積14.36萬畝,增加0.12萬畝。蔬菜種植面積56.43萬畝,增加0.61萬畝。水果種植面積23.11萬畝,增加0.27萬畝。
全年糧食總產量63.1萬噸,比上年增長0.06%。其中,夏糧產量2.3萬噸,下降0.5%;秋糧產量60.8萬噸,增長0.1%。全年谷物產量48.7萬噸,下降0.3%。其中,稻谷產量34.9萬噸,下降0.2%;玉米產量13.4萬噸,增長0.5%;紅薯產量10.8萬噸,增長1.9%。
全年豬牛羊禽肉類總產量6.7萬噸,比上年下降16.8%。其中豬肉產量4.6萬噸,下降24.5%。年末生豬存欄33.6萬頭,下降35.0%;生豬出欄60.9萬頭,下降25.2%。家禽出欄1217.0萬只,增長7.4%。禽蛋產量2.4萬噸,增長2.1%。水產品產量2.6萬噸,下降2.7%。
全年蔬菜總產量99.4萬噸,比上年增長3.0%。水果產量22.6萬噸,增長5.1%,其中柑橘產量15.7萬噸,增長5.1%。干花椒產量3.7萬噸,增長9.4%。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449.7億元,比上年增長8.9%,占全區地區生產總值的43.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9.1%。
圖2:2015-2019年工業增加值及其增長速度

單位:億元、%
??
全年實現建筑業增加值144.8億元,比上年增長16.4%,占全區地區生產總值的13.9%。81戶有資質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筑業企業實現建筑業注冊地總產值376.6億元,增長9.6%。
圖3:2015-2019年建筑業增加值及其增長速度
單位:億元、%

四、服務業
全區公路里程累計6500公里。其中,一級公路67.7公里,二級公路566.6公里,三級公路100.6公里,四級公路4229.7公里,等外級公路1535.5公里。境內高速公路190.8公里。其中,繞城高速25.3公里,江合高速47.7公里,江永高速17公里,江綦高速26公里,九永高速4.3公里,江習高速70.5公里。行政村公路通暢率為100%。
全年機動車保有量達到32.9萬輛。其中,汽車保有量18.6萬輛,摩托車14.1萬輛,掛車1287輛。從營運車輛看,營業性客車1558輛,比上年增加64輛。其中,班線車797輛,出租汽車505輛,公交車256輛。貨車7915輛,比上年增加92輛。
全年完成郵電業務收入(不含速遞和廣電網絡,下同)12.0億元,比上年增長4.3%。其中,郵政業務收入2.9億元,增長3.9%;電信、移動、聯通業務收入9.1億元,增長4.4%。郵政業全年完成郵政函件業務14.6萬件。包裹快遞業務總量208.9萬件,其中,國內普通包裹0.5萬件,特快專遞8.4萬件,國內快包200萬件。
年末全區電話用戶176.2萬戶,比上年增長3.4%。其中,移動電話用戶151.3萬戶,增長3.7%;固定電話用戶24.9萬戶,增長1.8%。固定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45.0萬戶,增長11.0%。
五、國內貿易
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14.2億元,比上年增長13.0%。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總額300.0億元,增長13.1%;鄉村消費品零售總額14.1億元,增長10.6%。分行業看,批發業和零售業零售額256.7億元,增長13.3%;住宿業和餐飲業零售額57.5億元,增長11.8%。實現批發和零售業商品銷售額992.0億元,增長23.2%。實現住宿和餐飲業營業額103.3億元,增長18.1%。
在限額以上商貿單位商品零售額中,家具類增長221.3%,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75.6%,飲料類增長48.9%,書報雜志類增長33.3%,日用品類增長32.0%,金銀珠寶類增長19.5%,汽車類增長13.5%,石油及制品類增長13.0%。
全年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單位通過公共網絡實現的商品銷售額35.4億元,增長8.4%;通過公共網絡實現的商品零售額16.9億元,增長141.4%。
六、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固定資產投資總額比上年同口徑增長9.8%。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下降74.8%;第二產業投資增長9.3%;第三產業投資增長12.8%。從投資類型看,建設與改造投資增長9.2%;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11.4%。
表4:2019年分經濟類型固定資產投資
|
指標 |
比上年增長(%) |
|
投資總額 |
9.8 |
|
按計劃類別分 |
|
|
建設與改造 |
9.2 |
|
房地產開發 |
11.4 |
|
按登記注冊類型分 |
|
|
國有 |
10.3 |
|
集體 |
28.6 |
|
私營個體 |
5.1 |
|
港 澳 臺 |
296.1 |
|
外商 |
-31.6 |
|
其他 |
26.1 |
|
按產業類別分 |
|
|
第一產業 |
-74.8 |
|
第二產業 |
9.3 |
|
#工業 |
8.9 |
|
第三產業 |
12.8 |
107個房地產開發項目全年完成投資166.0億元,比上年增長11.4%。其中,住宅投資134.0億元,增長30.2%;辦公樓投資1.5億元,增長135.0%;商業營業用房投資12.6億元,下降33.5%;其它用房投資17.8億元,下降32.6%。全年全區商品房銷售面積318.1萬平方米,增長2.2%。其中住宅類銷售289.5萬平方米,增長10.0%。
|
指標 |
絕對量 |
比上年增長(%) |
|
房地產開發投資(億元) |
165.97 |
11.4 |
|
#住宅 |
134.00 |
30.2 |
|
辦公樓 |
1.54 |
135.0 |
|
商業營業用房 |
12.62 |
-33.5 |
|
其他用房 |
17.80 |
-32.6 |
|
施工面積(萬平方米) |
1180.92 |
-8.5 |
|
#住宅 |
827.48 |
-6.7 |
|
#新開工 |
310.00 |
-25.0 |
|
竣工面積(萬平方米) |
176.85 |
76.8 |
|
#住宅 |
120.77 |
131.4 |
|
銷售面積(萬平方米) |
318.09 |
2.2 |
|
#住宅 |
289.54 |
10.0 |
|
待售面積(萬平方米) |
73.28 |
27.3 |
|
#住宅 |
14.33 |
126.2 |
|
銷售額(億元) |
196.44 |
9.8 |
|
#住宅 |
181.26 |
14.9 |
七、對外經濟
全年實現貨物進出口總額183.3億元,比上年增長70.4 %。其中,出口136.8億元,增長55.6% ;進口46.5億元,增長136.4%。按美元計算,貨物進出口26.5億美元,增長65.1%。其中,出口19.9億美元,增長51.6% ;進口6.7億美元,增長124.3%。
圖4:2015-2019年貨物進出口總額
單位:萬美元??

全年共引進產業類項目165個,協議引資1022億元。全年實際利用外資4.7億美元,比上年下降28.4%。
圖5:2015-2019年實際利用外資

單位:萬美元???
八、財政金融
??? 全年全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5.5億元,比上年同口徑下降4.4%。其中,稅收收入44.8億元,下降7.9%;非稅收入20.7億元,增長4.2%。全年新增減稅11.7億元,降費5.8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38.9億元,增長3.0%。其中,教育支出23.2億元,增長2.4%;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5.5億元,增長1.7%;衛生健康支出16.4億元,下降2.1%;住房保障支出5.1億元,增長40.7%。
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1050.4億元,比年初增加115.1億元。其中人民幣存款余額1047.5億元,比年初增加114.2億元。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691.1億元,比年初增加118.4億元。其中人民幣貸款余額690.3億元,比年初增加118.2億元。
表6:2019年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及其增長速度
|
指標 |
年末數(億元) |
比年初增長(%) |
|
本外幣存款余額 |
1050.43 |
12.3 |
|
人民幣存款余額 |
1047.50 |
12.2 |
|
#住戶存款 |
725.73 |
10.8 |
|
非金融企業存款 |
214.17 |
20.4 |
|
機關團體存款 |
86.88 |
-0.5 |
|
財政性存款 |
19.49 |
46.3 |
|
本外幣貸款余額 |
691.13 |
20.7 |
|
人民幣貸款余額 |
690.33 |
20.7 |
|
#住戶貸款 |
300.41 |
25.6 |
|
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 |
389.90 |
17.1 |
全區共有保險機構26家,保險正式從業人員540人。全年保費總收入31.2億元,比上年增長12.5%。其中,財產保險收入6.2億元,下降0.6%;人壽保險收入25.0億元,增長16.2%。支付各類賠款及給付7.1億元。其中,財產保險賠付3.8億元,人壽保險賠付3.3億元。
九、居民收入和社會保障
全年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452元,比上年增加3122元,增長10.3%。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600元,增加3203元,增長8.8%;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28元,增加1880元,增長10.3%。
年末全區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51.1萬人,比上年末增加4.8萬人。其中,參保職工34.6萬人(含征地農轉非6.1萬人),參保離退休人員16.5萬人。領取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16.5萬人,增加0.6萬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56.4萬人,增加1萬人。領取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人數20.6萬人,增加0.9萬人。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23.3萬人,增加2.7萬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114.6萬人,減少3.6萬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16.4萬人,增加2.3萬人。領取失業保險金人數 0.1萬人。工傷保險參保人數32.5萬人,增加8.2萬人。其中參加工傷保險的農民工18.8萬人,增加8.3萬人。
全年支出城鎮基本養老保險金37.6億元,比上年增長9.3%;支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金3.6億元,增長1.7%;支出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金6.8億元,增長1.8%;支出城鄉居民醫療保險金7.2億元,增長0.4%;支出失業保險金2164萬元,增長 67.9 %;支出工傷保險金9043萬元,下降28.2%。
年末全區共有0.9萬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比上年下降10.3%;3.4萬人享受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增長2.5%。全年共發放城鄉低保救助金2.1億元。供養特困人員1.4萬人,發放特困供養金和慰問金1.3億元。年末享受孤兒生活補貼的有143人,發放補貼209.2萬元。享受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和貧困殘疾人生活補貼的人數分別有18305人、12185人,分別發放1545.9萬元、979.2萬元。醫療救助25.2萬人次,支出救助金7561.0萬元。資助參加醫療保險10.2萬人次,支出救助金2148.3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1萬人。
全年下撥自然災害救災資金156.3萬元,各類冬春生活救助物資1320床(套、件)。
十、科學技術和教育
全年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占全區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約為2.5%。截至年底,全區有獨立法人研發機構11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3家。當年認定高新技術企業81家,有效期內高新技術企業174家。
年末全區共有產品檢驗檢測機構26個。全年有32個產品獲“重慶市名牌產品”稱號。新申報市級標準化項目1個,制修訂國家標準4個。全區擁有國內注冊商標14607件。其中,中國馳名商標8件,地理標志5件,農產品商標2626件。涉外商標361件。全年新增注冊商標3047件。新申報中國馳名商標1件,地理標志3件。
全區共有高等教育學校7所,在津學生人數為6.6萬人,在津教師為6964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3所,完全中學10所,初級中學19所,九年一貫制學校14所,小學99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幼兒園204所。在園幼兒普惠率94.8%,學齡兒童入學率100%,普通初中入學率100%。報名參加高考人數11057人,錄取10477人。
表7:2019年全區各類教育情況
|
指標 |
招生數(萬人) |
在校學生數(萬人) |
畢業生數(萬人) |
|
中等職業教育 |
1.08 |
2.34 |
0.68 |
|
高中教育 |
0.83 |
2.40 |
0.75 |
|
初中教育 |
1.78 |
4.79 |
1.26 |
|
小學教育 |
1.21 |
8.13 |
1.63 |
|
特殊教育 |
13人 |
108人 |
14人 |
?
|
指標 |
入園人數(萬人) |
在園幼兒數(萬人) |
離園人數(萬人) |
|
學前教育 |
0.83 |
3.81 |
1.11 |
十一、文化旅游、衛生健康和體育
全區共有文化館、圖書館、檔案館各1個,陳列館2個,名人故(舊)居7個,藝術表演團體50個,電影放映單位41個,鎮街綜合文化站30個,館藏圖書127萬冊。出版各類報紙296期1180萬份。組織綜合性文藝演出927場次,其中鎮街演出674場次。放映電影8.8萬場。其中,保利萬和2.8萬場,恒大影城1.2萬場,其他影城4.5萬場,農村電影3388場,中小學校電影634場。廣播電臺和電視臺各1座,電視差轉臺2座。制作播發廣播6387.5小時,電視節目播出6205小時。廣播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為100%,電視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為99.97%。
全年接待國內外游客2224.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0.3%。其中海外游客19.8萬人次,增長40.3%。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66.6億元,增長18.0%。全年公民申請出境人數4.7萬人次,增長1.5%。年末全區擁有國家A級景區14個,其中5A級景區 1個,4A級景區2個。
年末全區共有醫療衛生機構1077個。其中醫院23個,在醫院中有公立醫院7個,民營醫院16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1050個,其中鄉鎮衛生院28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2個,門診部(所)251個,村衛生室769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3個,其中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衛生和計劃生育監督執法局1個。醫療衛生機構床位8893張,其中區級以上醫院3085張,鎮街衛生院3285張。全區共有衛生技術人員8392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3528人,注冊護士3767人。
全年全區無甲類傳染病報告病例;乙類傳染病報告病例3939例,發病率286.68/10萬;丙類傳染病報告病例4655例,發病率338.79/10萬。全年全區無甲類和丙類傳染病死亡病例;乙類傳染病死亡病例194例,死亡率14.12/10萬。常規免疫報表適齡兒童(常住、流動)四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三聯疫苗、麻疹疫苗)基礎免疫接種率分別達100 %、99.99 %、100%、100 %,四苗全程接種率為99.99%;乙肝疫苗首針及時接種率達98.67%,流腦疫苗、乙腦疫苗接種率分別為99.99%、100%。孕產婦系統管理率91.66%,新法接生率99.88 %,住院分娩率99.88%,嬰兒死亡率3.49‰。
全年獲國家級以上比賽獎牌239枚,重慶市級比賽獎牌360枚。舉辦各類較大規模體育賽事及活動160場(次),直接參與人數40萬余人(次)。新建市級社區健身點14個,新增社會足球場地5塊。4月21日舉辦2019重慶江津東方愛情國際半程馬拉松賽,有來自埃塞俄比亞、肯尼亞、美國、法國、意大利等多個國家,全國30余個省市及港澳地區的10168名馬拉松運動員、迷你馬拉松愛好者報名參賽。6月4日舉辦2019亞洲田徑大獎賽(江津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重慶市第一次承辦的國際田徑賽事,來自中國、日本、韓國等18個國家和地區的164名運動員在17個項目中展開角逐。
十二、資源、環境和應急管理
全年整治病險水庫12座,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9平方公里,興修2019年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項目3處,農村飲水工程6處,雨仙湖水庫1座,鞏固提升農村安全飲用水18.7萬人(其中新增3714人?),農村安全飲水人口累計100.1萬人。
全年完成造林面積3800公頃。封山育林1333公頃。年末森林面積16.6萬公頃,森林覆蓋率51.8%。
全年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投資1.1億元。全年改造建設污水管網40.3公里,建成城市道路16.2公里,人行道15.4萬平方米;全面修復城市道路,累計整治維護車行道27.1萬平方米、人行道18.6萬平方米。新增公共停車泊位2500個,新建、改造庭院路燈3851盞,城市道路照明設施亮燈率達99.5%,設施完好率達99.3%。全年城市建成區范圍內新增城市綠地建設1216.4畝,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 34.3%,綠地率30.6%,人均綠地面積37.5平方米,人均公園綠地10.9平方米。全區垃圾日處理能力約1000噸/日,全年累計處理城市生活垃圾32.4萬噸。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為100%。
全年完成削減化學需氧量排放562.8噸,削減氨氮排放41.3噸,削減二氧化硫排放1742.2噸,削減氮氧化物排放2099.8噸,削減揮發性有機物923.8噸,削減總磷16.6噸。獲取環境監測數據291080? 個,其中自動檢測數據262080個,污染源監測491廠次。中心城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297天,城區區域環境噪聲平均值為51.6分貝,交通干線噪聲平均值63.1分貝,空氣中二氧化硫年均濃度0.015 毫克/立方米,氮氧化物年均濃度0.040毫克/立方米,可吸入顆粒物年均濃度0.065毫克/立方米,細顆粒物年均濃度0.041毫克/立方米,臭氧年均濃度0.080毫克/立方米,一氧化碳年均濃度0.88毫克/立方米。
全年一般生產安全事故死亡24人。其中,道路運輸事故死亡16人,建設施工事故死亡5人,冶金機械八行業事故死亡2人,工商貿其他事故死亡 1人,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非煤礦山、消防火災、農業機械、漁業船舶、水上交通等7個行業(領域)“零死亡”。全年發生 1起較大事故,與上年持平。億元地區生產總值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0.023人。
注:
1.本公報中2019年數據均為初步統計數,最終數據以《江津統計年鑒2020》為準。部分數據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著與分項合計不等的情況。
2.地區生產總值、各產業各行業增加值絕對值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根據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對地區生產總值、三次產業增加值比重等歷史數據進行了修訂。
3.常住人口是指在本鄉鎮(街道)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或雖居住不滿半年,但離開戶口登記地半年以上人口以及戶口待定人口。
4.全區共有出列貧困村15個是指我區15個貧困村已在2015年脫貧。
5.行業統計標準:
規模以上工業: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工業法人單位。
有資質的建筑業:有總承包、專業承包資質的建筑業法人單位。
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批發業、年主營業務收入500萬元及以上的零售業法人單位。
??? 限額以上住宿餐飲企業:年主營業務收入200萬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飲業法人單位。
房地產開發經營業:全部房地產開發經營業法人單位。
規模以上服務業:年營業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服務業法人單位。包括: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三個門類和衛生行業大類。年營業收入1000萬元及以上服務業法人單位。包括: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教育三個門類,以及物業管理、房地產中介服務、房地產租賃經營和其他房地產業四個行業小類。年營業收入500萬元及以上服務業法人單位。包括: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兩個門類,以及社會工作行業大類。
6.規模以上工業相關數據不含軍工和產業活動單位數據。
7.五大支柱產業:汽車摩托車制造業、裝備制造業、新型材料制造業、電子信息制造業、消費品(食品)加工業。
8.2019年對規上工業總產值、固定資產投資同期數據進行了調整,故增速不能簡單相除。
9.四面山管委會含四面山鎮、四屏鎮、中山鎮數據。
?
?
資料來源:
本公報中戶籍人口、出入境、機動車保有量數據來自區公安局;就業、失業、社會保障數據來自區人力社保局;醫療救助、醫療保險數據來自區醫保局;各類市場主體、商標、產品認證、質量檢測數據來自江津區市場監管局;財政數據來自區財政局;貨物進出口和外資數據來自區商務委;招商引資數據來自區招商投資局;交通數據來自區交通局;郵政數據來自中郵江津區分公司;通信數據來自江津電信公司、江津移動公司、重慶聯通江津區分公司;文化、旅游數據來自區文化旅游委;金融保險數據來自區金融發展服務中心;存貸款數據來自人行江津中心支行;最低生活保障、困難補貼、百歲老人數據來自區民政局;救災、生產安全事故數據來自區應急局;優撫數據來自區退役軍人事務局;教育數據來自區教委;科技數據來自區科技局;婦女、衛生數據來自區衛生健康委;體育數據來自區體育局;扶貧數據來自區扶貧辦;市政數據來自區城管局;林業數據來自區林業局;噪音、空氣監測數據來自區生態環境局;水利數據來自區水利局;平臺數據來自區級各平臺。以上數據由來源部門負責解釋,其他數據來自區統計局、國家統計局江津調查隊。
?
國務院部門網站
地方政府網站
市政府部門網站
區縣政府網站
其他網站
關注公眾號
江津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