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江津區政務服務管理辦公室行政規范性文件
重慶市江津區政務服務管理辦公室
關于印發《江津區便利老年人辦事服務十條措施(修訂)》的通知
津政務服務辦發〔2021〕20號
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區政府各部門,有關單位:
為進一步優化政務服務,便利老年人辦事,根據《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切實便利老年人辦事服務的通知》要求,結合我區實際情況重新修訂了《江津區便利老年人辦事服務十條措施》,現將修訂后的《江津區便利老年人辦事服務十條措施》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江津區便利老年人辦事服務十條措施(修訂)
一、靈活設置線下辦事服務渠道。全區各級政務服務部門、公共服務單位、鎮(街道)、村(社區)確保設置必要的線下辦事服務渠道,整合資源并靈活管理,運用“政務服務+郵政”、“政務服務+銀行”等模式,便利老年人辦理涉及醫療、社保、民政、金融、電信、郵政、信訪、出入境、生活繳費等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政務服務事項。
二、優先為老年人開通服務“綠色通道”。全區各級實體辦事大廳應合理布局,配備引導人員,設置現場接待窗口,優先接待老年人,為老年人提供咨詢、指引等便利化服務幫助,優化辦事流程,推廣“一站式”“一窗式”服務,大力推行“一件事一次辦”。
三、支持老年人用現金繳納相關費用。全區各級實體辦事大廳涉及繳納相關費用的,辦事窗口應支持現金和銀行卡支付,任何單位不得以格式條款、通知、聲明、告示等方式拒收現金。
四、推動高頻政務服務事項就近辦理。推動養老金領取、待遇資格認證、戶籍辦理等高頻事項辦理向基層延伸,區級相關部門要加大放權力度,將與群眾密切相關的事項下放到鎮(街道)及村(社區)辦理,便于老年人就近辦。
五、為老年人提供全程代辦及上門服務。全區各級實體辦事大廳要建立代辦員隊伍,為老年人提供全程代辦服務,代辦服務主要涉及民政、醫保、社保及水、電、氣等高頻事項。各鎮(街道)要聯合村(社區)建立居家老年人特別是高齡、空巢、失能、留守等重點群體服務機制,定期上門提供社保、醫保及水、電、氣等高頻事項愛老惠老服務,實現老年人辦事“不出門”“少等候”“零投訴”。
六、設置老年人“無‘健康碼’通道”。全區各級實體辦事大廳不得將“健康碼”作為人員通行的唯一憑證。疫情期間,大廳應設立“老年人無‘健康碼’通道”,針對無法使用“健康碼”的部分老年人,由大廳志愿者和工作人員采取查驗有效身份證件、紙質通行證明、有效期內核酸檢測報告等形式進行健康核驗,并造冊登記后,老年人即可進入。
七、提升老年人辦事體驗感和滿意度。完善全區各級辦事大廳老年人設施設備,設置老年人“愛心服務專區”,免費提供輪椅、放大鏡、老花鏡、急救箱、充電器、飲用水、雨傘等物品使用。優化大廳路引標志,方便老年人快速找到辦事窗口,制作老年人通俗易懂的“大字版”辦事指南、資料清單,盡可能方便老年人閱讀和理解。各級辦事大廳要組建服務老年人愛心志愿隊,給予老年人更多的幫助和關愛,提升老年人的辦事體驗感和滿意度。
八、加快推進網上辦事平臺適老化改造。優化“渝快辦”平臺,推出老年人服務專區,具備授權代理、親友代辦等功能。推進社保待遇資格認證、津貼補貼領取等老年人高頻事項由系統自動辦理。加快電腦端、移動端適老化改造,完成界面交互、內容朗讀、操作提示、語音輔助等功能優化工作。鼓勵為老年人提供大字版、語音版、方言版、簡潔版服務應用,提供相關應用的“關懷模式”“長輩模式”,將無障礙改造納入日常更新維護。
九、廣泛開展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培訓。鎮(街道)、村(社區)要通過專題講座、院壩會等多種形式,組織開展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培訓,對老年人常用的“渝康碼”使用、醫保社保線上辦理、水電氣線上繳費、“渝快辦”運用等技術進行宣傳講解,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
十、建立老年人意見建議收集反饋機制。充分發揮政務服務“好差評”、政務服務特邀監督員制度作用,通過走訪調研、問卷調查、電話回訪等形式,廣泛收集老年人辦事服務的意見建議,及時回應老年人關切關注的問題,推動解決老年人反映較為集中的辦事難點堵點問題,為老年人提供更加精細化、個性化的辦事服務。
本措施自印發之日起施行,原《重慶市江津區政務服務管理辦公室關于印發江津區便利老年人辦事服務十條措施的通知》(津政務服務辦發〔2021〕2號)同時廢止。
國務院部門網站
地方政府網站
市政府部門網站
區縣政府網站
其他網站
關注公眾號
江津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