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3-03-06 17:39:22 大 中 小
2022年,支坪鎮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21—2025年)》、重慶市和我區實施方案,嚴格按照《全區2022年法治政府建設工作要點》等文件精神,切實抓好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工作落實,努力提升依法行政水平,較好地完成了法治政府建設的工作任務,現將工作情況報告如下:
一、工作開展情況
(一)堅持黨的領導,健全組織機構,統籌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為全面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工作,確保工作不斷檔、責任不缺位,支坪鎮嚴格落實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由鎮黨委書記、鎮長為組長,各分管領導為副組長,二級班子為成員的領導小組,形成鎮黨委領導、鎮政府主管、各部門(村居)共同協作的工作格局,為我鎮推進法治政府建設提供堅強組織保障,同時明確主要責任,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體系,統籌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將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情況列入年終述職內容,督促領導班子成員和二級班子、村居負責人依法辦事,不斷提升領導干部依法行政能力。
(二)加強學習教育,增強法治意識,全面提高依法行政水平。黨政主要負責人帶頭學習,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通過集中學習、專題討論、交流分享等方式,認真學習、準確把握、深刻領會大會精神實質,特別是深刻領會新時代推進法治中國建設戰略部署有關內容,迅速在全鎮范圍內掀起學習宣傳黨的二十大精神熱潮,并將黨內法規、憲法、民法典、工作條例等納入黨委中心組學習和干部理論學習,今年以來共開展黨委理論中心組學習12次,領導班子會議學法12次。高度重視培養干部職工法律意識、提高法律知識水平,采取以會代訓,以案釋法等形式,教育引導全體干部職工學法、知法、用法、守法,今年4名班子成員完成法治理論網上抽考并參與庭審旁聽,其余機關在編干部完成法治理論網上考試,考試成績均達到合格標準。督促執法人員加強學習,組織執法干部和輔助人員參加線上線下各類執法培訓,提高執法能力,規范執法行為。
(三)落實“八五”普法,強化法律服務,營造學法守法用法氛圍。支坪鎮以深化民主法治村(社區)“三治結合”建設行動為重點,加大全民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力度。一是抓好重點人員普法宣傳。落實機關工作人員學法用法制度,有計劃、有重點的部署學習任務,通過機關干部大會、主題黨日等形式,組織學習《憲法》、《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法》等法律法規;重點抓好“青少年”,加強學校法治文化建設,開展防范校園欺凌、毒品、網絡沉迷、性侵害等方面的法治教育,深化學校及周邊環境依法治理。二是抓好重點領域普法宣傳。特別針對散播謠言行為和疫情防控有關法律法規,利用廣播、微信等平臺進行廣泛宣傳。三是抓好重要節點普法宣傳。結合“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結合工作實際,把握關鍵節點,充分發揮專業優勢,利用憲法宣傳日、國際禁毒日、法治宣傳月、安全生產月、消費者權益保障日等重要節點宣傳相關法律法規,以群眾需求為導向,積極回應群眾關切,開展菜單式普法和以案釋法,推動執法與普法有機融合。四是全面落實“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工作。積極為8個村居選聘法律顧問,協助起草、審核、修訂村(社區)章程、村規民約,引導人民群眾依法、理性反映訴求,按法律途徑維護合法權益。
(四)規范執法行為,科學開展決策,法治制度建設趨于完善。一是堅持科學、民主、依法決策,積極落實黨委、政府法律顧問制度,聘用津舟律師事務所刁翠婷律師為法律顧問,保證法律顧問在重大行政決策、推進依法行政中發揮積極作用。二是積極推進行政執法規范化管理,嚴格實行行政執法人員持證上崗和資格管理制度,加強行政執法輔助人員管理,開展對道路交通、易燃易爆、環境保護、市政管理等進行執法查處,推行執法全過程記錄和行政執法公示制度,不搞“態度執法”、“關系執法”、“人情執法”,做到見違必究、處罰有據、依法執法。支坪鎮現有行政執法人員49名,輔助人員15名,今年來共開展各類執法檢查800余起。其中應急辦檢查企業安全生產241家次,查出隱患264個,責令停產整改6家,共計罰款37000元;對轄區內14家煙花爆竹經營點開展全覆蓋檢查2次,其中對3家異地貯存、銷售煙花爆竹經營點進行了處罰;四月份道路交通委托執法重啟以來,處理道路交通違法行為399件,共計罰款19980元,計81分;農業服務中心辦理長江禁漁執法案件1件,沒收漁具30余副;綜合行政執法大隊辦結行政執法案卷143件,其中一般程序5件,簡易程序138件,處罰個人143件,暫無處罰法人或其他組織的案件,罰款38100元。辦理《建筑垃圾運輸許可證》3個,辦理《臨時占道經營許可證》11個,檢查運輸建筑垃圾、建筑材料等其他車輛210余臺次,出動執法人員960余人次,出動執法車輛600余車次,對支坪鎮津坪社區津坪路9戶違法建筑開展專項整治。截至目前,我鎮行政執法人員無一人違法違紀違規,無一例違法執法案件發生,無一例因執法不當引發的投訴和信訪案件,無行政應訴、行政復議案件。
(五)加強綜合治理,化解矛盾糾紛,有效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一是積極踐行“楓橋經驗”,切實做到“小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鎮(街),矛盾不上交”,堅持以防為主,調防結合,進一步完善社會矛盾糾紛排查機制,做到糾紛信息和隱患及時排查、及時分析研判、及時化解,充分發揮“第一道防線”作用,加強機關相關部門之間聯系,設立“警調”、“訪調”室。截至目前,各級調委會調解矛盾糾紛107件,協議調解涉及金額200余萬元。二是大力提升“網格化”服務管理水平,完善鎮、村、組三級網格體系,以“小網格”推動“大治理”,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常態化等活動,依法打擊邪教組織和非法宗教等違法非法活動,加大特殊人群管控力度,營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三是積極推進鎮、村(居)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鎮政府投入4萬余元,整合利用鎮平安建設辦、各村(社區)現有資源,按照“一室多用”原則,設置“6+X”多功能區,做到簡單明了、合理搭配、格調一致,確保各項功能完善。四是規范信訪維穩工作秩序,明確職責、任務及分工,開展領導干部接訪活動,暢通群眾訴求渠道,引導群眾依法依規表達訴求,推動信訪維穩工作法治化、規范化、常態化,據統計今年接訪群眾434余人,辦理信訪件124件,已辦結122件,辦結率98.38%,其中網上代辦信訪事項共28件,現已辦結27件,辦結率96.42%。
(六)改進工作作風,轉變政府職能,全面深化政府公開工作。支坪鎮不斷創新工作機制,改進干部作風,強化服務意識,致力打造政務便民服務“綠色通道”,有力推動各項事業快速發展。一是規范辦事指南,提高服務效率,完善權力和責任清單,更新辦事指南,將服務事項所需資料、辦理程序等內容一次性告知辦事群眾,在承諾的時限內按時辦結。二是規范管理制度,嚴肅上下班紀律,堅守工作崗位,杜絕無故脫崗、無故遲到早退等違規現象,努力打造責任型、務實型、廉潔型、高效型服務平臺。三是規范服務平臺,提升服務質量,對1鎮8村(居)服務大廳進行提檔升級,實行一站式服務,使辦事制度、服務方式、辦公場地和設施標準化,有效提升服務水平和服務能力,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四是積極對規范性文件開展自查清理,認真按照規范性文件制作管理程序,嚴把撰稿、征求意見、審查、制作發放等關口,著力提高規范性文件質量。對經審查無異議的規范性文件,及時通過政務公開網站向社會公布。今年以來,共制發規范性文件3件,為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五是把公開透明作為政府工作的基本制度,遵循公正、公平、合法、便民原則,著重圍繞社會救助、衛生健康、安全生產、三農服務等領域,及時、準確公開信息動態,讓群眾全程監督政府行為,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加快政府職能轉變。
二、存在的問題
經過一年的努力,支坪鎮在推進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設工作上提升明顯,但對照高標準嚴要求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和薄弱環節,主要表現在:
一是對法治政府建設工作的認識不夠,機關干部法律意識有待增強,法律知識欠缺,觀念不夠強,全面推進法治政府建設不夠平衡。
二是行政執法力量薄弱,執法隊伍穩定性差,執法隊伍整體素質有待提升。
三是政務公開工作還有待完善,存在著政務公開不及時、內容不全面,公開程序不規范、公開透明度還不夠等問題。
四是行政規范性文件把握不準,合法性審核業務不到位、經驗不足,對涉及法律法規政策套用不恰當。
五是法治宣傳教育工作仍存薄弱環節,全民學法的意識還不夠濃厚,對農民和務工人員的普法更是現階段工作難點。
六是人民調解重視不夠,認為調解工作麻煩、可有可無,存在著回避的現象,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思想,能推盡量推。
三、2023年工作思路和打算
一是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及習近平法治思想。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繼續把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和重要講話精神作為重要政治任務,深刻領會其中蘊含的法治精神、法治部署、法治要求,始終把黨的領導貫徹落實到法治政府建設全過程和各方面,切實把法治政府建設工作抓緊抓好。
二是切實加強行政執法規范化。繼續加強執法人員通用法律和相關執法業務知識的培訓學習,嚴格規范執法流程,確保執法公平、公正、公開。落實行政執法人員執證上崗,確保執法規范公正。加強執法監督,不斷規范行政執法行為。
三是加強規范性文件備案審查工作和公開工作。嚴格落實規范性文件審查制度,對審查中發現的問題,依法進行征求意見、集體討論研究,嚴把規范性文件出臺關,定期對我鎮行政公文進行備案檢查,及時發現問題,予以糾正,并及時向社會公布。
四是進一步加大普法工作力度。不斷創新宣傳方式,擴大法治宣傳覆蓋面,進一步加強農村群眾和青少年的普法,有目的、有重點地開展群眾喜聞樂見、通俗易懂的法制宣傳教育活動。
國務院部門網站
地方政府網站
市政府部門網站
區縣政府網站
其他網站
關注公眾號
江津發布